如何培养系统化的运营思维part2-物流成本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
在亚马逊的运营环境越来越合规,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物流市场海运成本一路走高,国家限电政策导致产能紧张(不是生产能力不行,是国家政策下降低产能,更多的工厂资源倾斜到头部客户)的大环境下,后端的综合成本占比越来越高,相比以前三分靠产品,七分靠运营的粗暴模式,现在的成本链路已经被拆解的足够细分,供应链成本30%,物流成本10%,运营成本15%,推广成本15%,售后成本5%,仓储成本5%,毛利润30%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品类的上限。
在成本结构变化而且趋于稳定的环境下,我们更需要把各项成本做到极致,今天我们就从运营角度分析如何优化产品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头程运费+FBA配送费
一:头程运费,即把货物从中国发出到亚马逊仓库的运费,很多人会简单的把头程运费归结为渠道因素,这样有失偏颇,每一个成本都要进行拆分,细化到商业的每一个维度,我们一般对头程运费的定位会结合以下思考:
(1)产品属性:决定运费成本的是渠道,但是决定渠道的是产品属性。如果我们是轻小件产品,我们的渠道定位就是空运,因为单位运费成本低,时效快,库存周转快,资金流循环率高;如果我们是大件产品,我们的渠道定位就是海运,因为其他渠道的单位运费成本高,但是海运的时效差,库存周转慢,资金流差,这时候我们需要优化的不是物流渠道,而是供应链管理,库存周转率通过精准的库存和销售管理,控制最低的库存量保证销售;资金流通过供应链账期和物流账期来解决。
(2)成本结构:轻小件,大件属于明显的特征属性,很好抉择,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标准件产品,空运和海运的绝对成本都能接受的情况下,就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成本占比,即运费成本在总成本的占比。物流成本的占比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毛利润,随着订单规模的增长,损失的成本绝对值就会被放大。比如一款售价15美金的产品,按照空运渠道,物流成本是2美金,海运成本是0.5美金,绝对成本都可以接受,但是空运物流运费占比是13.33%,海运运费占比是3.33%,相差巨大,如果月销量1000件,绝对损失就是1500美金,所以如何定位渠道要根据我们的产品成本结构。
(3)供应链属性:产品属性很大一部分影响因素是供应链属性,即生产端的效率。随着电商的高速发展,订单量的规模不断增长,卖家开始直接接触工厂端的生产,但是普遍都有有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效率,电商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习惯了快准狠,忽略库存的管理,经常由于供应链的供货无法跟上而断货。这就是不熟悉供应链管理的结果,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周期,产品的生产周期,订单排单周期,设计/开模/打样/生产的流程周期,环保/污染/工人短缺/限电限产等政策风险。如果常规生产周期在40-60天的产品,就需要大库存备货,再结合我们的销售情况定位物流渠道。
(4)销售目标:选择物流渠道,除了考虑产品和生产端的属性,还是考虑我们的销售目标,是测款还是补货,是长尾还是主推,是做利润还是做销售规模,是通过产品收集用户数据还是找到优势抢占市场,不同的销售目标决定了我们的库存规模和周转时效,选择的渠道也就不一样。
二:FBA配送费,即亚马逊仓库把商品配送到消费者的单位费用。
亚马逊关于配送费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有标准就有解决方案,只需要研究他们的标准,无非就是控制产品的尺寸和重量,尺寸决定了产品的类型(标准件或大件),重量决定了费用,那我们的配送成本优化主要就是围绕这个两个维度,我们先来看几个案列。
案例1:优化包装尺寸
通过这两个链接对比:
1,产品是一模一样的,20卷,100 yard
2,FBA配送费是2.83美金和3.63美金,产品常规售价是8.99美金,也就是FBA运费相差8.9%,月销量3000件,利润就相差2400美金
3,包装的体积和重量差异小,对于头程运费的影响小,但是为什么FBA运费差异这么大,在于包装的设计,通过改变高度,一个包装是小号标准件,一个包装是大号标准件
案例2:优化包装重量
通过这两个链接对比:
1,产品的尺寸一样,配件一样,产品的设计也一样
2,FBA配送费一个是3.63美金,一个是4.24美金,相差0.61美金,产品常规售价12.99,配送费差距4.6%
3,包装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大小差异很小,不影响头程运费,但是通过50g的重量调整,配送成本降低了0.6美金
案例3:优化产品设计
通过这两个链接对比:
1,产品的尺寸和重量差不多,产品使用基本上一样
2,FBA配送费是12.08美金和5.67美金,相差6.41美金
3,产品通过拼接组装式设计,从大件变成了标准件,降低配送成本
通过这三个案列分析,我们能看到细节的优化对于成本结构的影响甚大,在不影响客户体验和产品功能的前提下,成本的节省就是利润的增长,而这些还只是配送费的优化,包装设计的优化还能影响装箱率,影响整柜的体积,当库存出货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些成本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一起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