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跨境电商亏死了是真的吗?为什么会亏钱?
本文目录
跨境电商越来越难做
“从来没见过这么着急出台的政策。”李响说。由于新政出台时间紧急,没有给各个电商平台留出足够的过渡期,对跨境电商现有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新税改革前夜公布白名单,前台后端好多数据都要进行修改,此前进行的备货也可能会产生较大损失。”
2开始,包括蜜芽、小红书、聚美优品等在内的多家跨境电商国际贸易部门相继接到了海关方面的初步沟通,确认将从4起对跨境电商征税。
324日,相关三部委发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税制。此时,人们关心的重点是征税后,商品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各个电商平台还专门成立了应对小组,讨论涨价部分是由电商平台承担,还是与消费者按比例分担。
然而,47日晚,距离“新政”出台前几个小时,财政部在官方网站上挂出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正面清单)。这一批正面清单包括了1142个8位税号商品,涵盖了部分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纸尿裤、儿童玩具、保温杯等商品。但多款热销的产品,包括液态奶、生鲜、保健品等都未被包含在内。
政策来得太突然,各个电商平台一下子感觉到有点儿懵。跨境电商忧心忡忡,一家化妆品电商平台的副总裁何聪在朋友圈调侃写道:做电商,,卒。
“不让卖”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重点。作为政府公关负责人的李响,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政府部门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一周之后,415日深夜,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13个部门共同发布了第二批正面清单,此次新增了151个税号产品,并对此前备注模糊的“医疗器械相关产品”、“保健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相关产品”进行了解释。
第二批正面清单出台后,何聪删去了之前的那条朋友圈,对新政开始抱有乐观的态度,等待着政府进一步调整。
很快,何聪就发现自己过于乐观了。第二批正面清单出台后,政策调整似乎暂时停止了。李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方的回复是:舆论反应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
“征税、清单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按照一般贸易进口要求,我们的货根本进不了关。”李响说,公司的仓库库存一般控制在一个内,所以到5中旬,公司就要面临大规模断货。
近两来,基于政策和人口红利,跨境电商进入了井喷式发展,蜜芽、洋码头、小红书等跨境电商在近两都完成多轮融资,相继踏入独角兽俱乐部。而天猫、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巨头也在积极布局全球购业务。
据海关统计,,7个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合计进口155亿元人民币,是的14.5倍。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1.2万亿元,与相比增长了43%。按照计划,跨境电商将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然而,实际情况的发展却与计划产生了重大的偏差。
李响表示,对于跨境电商而言,真正的危机隐藏在对48日后发运商品的监管要求中。
按照新政规定,48日以后发运的商品,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要求提供通关单,化妆品、保健品等商品还须在食药总局注册备案。
作为关键的“通关单”,也就是入境货物通关单,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列入《检验检疫法检目录》,以及虽未列入《检验检疫法检目录》但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明确需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境货物及特殊物品等签发的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已办理报验手续的证明文书。
涉及法检的货物(监管条件下监管代码为A的),需要向国检部门报检,填报《入境货物报检单》。以化妆品为例,需要提供原产地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运)单、进口化妆品标签检验相关资料(化妆品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原标签及翻译件及化妆品成分配比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备案证书)、报检委托书等十多项外贸单证。
完成报检后,国检部门出具通关单(无纸化通关后,出具的是通关单号),再向海关进行报关。在海关通关系统录制报关单的时候,涉及法检的货物如果没有通关单,会退单(申报不通过)。
版本《检验检疫法检目录》中,进境需要法检的类目有4562个,而跨境进口电商两批清单1293个类目中,99%以上需要法检,出具通关单。
李响指出,跨境电商在实际通关中会遭遇两个比较大的困难。
首先,原来跨境电商入境,也有城市口岸需要提交通关单,但是基本上提供的随附单据都以装箱清单、合同、发票、提单等单据为主。而一般贸易中各类目需要提交的随附单据,由于目前跨境电商一个重要的进货途径是“扫货”模式,也就是直接在海外的商场、店铺内以当地消费者的价格进行大量购买,对于扫货模式获得的商品,很难提供原产地证明等外卖单证。
“如果,我们能够拿到一般贸易通关单,那我们直接就从事一般贸易,而不做跨境电商了。”李响说,根据相关的政策,一般贸易进口的商品多是按照重量收税,但是跨境电商涉及的货品,则需要按照数量和单价收税,远高于一般贸易的税收。
其次,一般贸易备案周期太长,以保健品为例,目前在食药监总局备案查询的不过700多个,而新品申请时间长达1~2,显然不利于讲究时效竞争的电商模式。而为了降低库存风险,以往跨境电商采购通常使用多批次少量的采购方式,但现在,保健品每个SKU备案费用在50万~100万,让电商平台感到力不从心。
各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的统计显示,从48日新政实施到415日,进口单量出现第一波锐减,郑州、深圳、宁波、杭州等综试区进口单量分别比新政前下降70%、61%、62%、65%。
415日之后,随着海关总署允许48日前发运的商品按原有通关程序进口,各综试区进口单量有所回升,郑州、深圳、宁波、杭州等综试区进口单量分别回到新政前的55%、62%、65%、71%。
“进口单量虽然远未恢复到新政前水平,但进口税收开始有大幅提升,使有关部门误认为新政负面影响正在消除。”李响说,进口单量回升是基于跨境电商销售库存商品,一些电商担心政策变化,甚至出台促销措施,抓紧清理库存。而由于各地海关、质检严格执行新规,48日以后发运的商品,除纸尿裤、枕头、水杯、奶瓶等少数非法检商品还能进口外,超过95%以上的商品已经不能进口,大量货柜开始积压在码头、空港。
进口减少,直接影响了各个保税区,部分综试区开始裁员。以郑州综试区为例,区内电商企业一线员工从新政前的最高6000人急剧减少到700人左右,大企业包装线从4条减少到1条,小企业基本停工待业,配套的快递、仓储、运输工人处于半歇业状态。
电商平台、保税区、仓配等跨境电商的各个环节都感受到了生死存亡的压力。这个压力也让这些平时在各个环节互相竞争的对手们联合起来。4中旬,以聚美优品、蜜芽宝贝、小红书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以郑州保税区为代表的保税区,菜鸟物流都派出了高层甚至是创始人参加在香格里拉召开的一次闭门会议。
各个从业者的态度不一,一些人主张更激进地与部委沟通,也有一些人的态度相对保守。“我们都很快发现吃不消了。”李响说。
情势仍不明朗,各电商平台也在寻求积极自救。直邮是一条出路,但境外仓的租金也开始上涨,中国香港(保税)仓的已经涨价30%~50%。一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开始尝试转型,走高端旅游的路线。但对于一些已经过了独角兽级别的企业而言,短时间就要完成转型,谈何容易。
“我能想到的结局就是大规模裁员。”李响说,人们仍对政策调整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政策还能调整。
“不论是转型,还是相关部委应该明确跨境电商B2C平台在行业内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希望能至少给我们一的缓冲期。”一家在新政前刚刚获得C轮融资的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林琳说。
据说,这家电商因为新政的影响,估值在一个内就已经腰斩,投资人也深感无奈。
(注:文中李响、何聪、林琳均应要求为化名。)原文刊登于《财经天下》周刊
跨境电商遇到过的陷阱
1
正在卖爆的一款电子产品被干掉了,整个数据组为这个事一直忙到凌晨4点。
这个电子产品我们澳洲站跟卖别人的,跟卖了两三个了,每天的销量也还行。我们并不是以跟卖为主,只是这个产品因为一些产品报告的原因,一直都建不了自建。奇葩的是,那个卖家一直都没有赶我们走,甚至连个警告都没有。
我们每个运营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团队负责人不会每个后台都会去登陆检查。当然,也没那么多时间。而且我们赋予了各个站点运营很大的自主权,基本上大家都是以自己创业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站点的工作。
另外,整个团队的SKU实在是太多,所以对于这个产品,我确实是不是很了解具体的情况。
为什么运营对于这个产品可以放心的去跟卖呢?澳洲站是新站啊,大家都还没注册品牌,也都还没FBA,都是光脚的心态。尤其是这个卖家一直都没有发个警告信,所以运营就一直觉得可以放心的去做这个事情。
从这个站点刚刚开始,那个产品就一直在做跟卖,直到这个有了FBA仓,发了一批货进去,数量和金额都不低。
从我刚刚接触Amazon开始,我都不是很赞成去做跟卖这个动作,对于自己品牌的传播、产品的沉淀,一点好处都没有。即使是在14、15,跟卖最好做的那个时期,我也没有去做这个事情。(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是太傻了~~~~(>_<)~~~~,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TMD一定用所有的资源去做跟卖)
跟卖就像吸毒一样,一旦上瘾了,你就很难摆脱了。自己不用抓破头去写listing,不用花钱去拍产品图,不用花钱去做任何的推广,随便跟卖一下,坐在那里等收钱。
2
其实这个卖家并不是没有注意到我们,也不是不想赶我们走,人家只是在准备一招毙命。
这个listing被broke掉的原因是卖家告我们卖假货,向平台投诉说我们的跟卖他们出单的产品是不一样的,冒充了他们的产品。
平台发了小红旗过来,需要我们提供发票和品牌授权说明。
发票还好处理,这牌授权,想都不要去想。人家本来都是想搞死你,怎么可能还会给你授权?
我的意见是一方面马上移仓,把剩余的库存转到别的账号去,想办法做自建。
另一方面,找到对方,私底下解决这个问题,先把库存给解决掉再说。
找了好几个关系网不错的朋友去找那个卖家,联系上了。
要价有点高,我底线是给点喝茶的就差不多了。好沟通的,就做个朋友。难商量的,就算了,反正澳洲站也开放了注册,账号成本也不算高。
再说,我们做的平台还多得是。移仓了之后,没有再去做跟卖了,提交了写相关的报告,做自建。
还好,这只是在澳洲,如果是没米国,或者其他其他站点,整个账号都完了,损失就不止是一两百W了。
3
我在连载系列日记《资金断裂,被迫从B2C转到B2B》提到过刚刚踏进这个行业的时候,是做手机壳这些数码配件的。
iPad套之类的利润当时其实还不错,但是要看图案和成品的质量。皮料是PU的,要比PVC好,而真皮又要比PU手感和韧性都好。制造的材料,大家都可以找到原料商,加工厂也基本上每家都一样。
当时大家的运营方式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海量链接跟卖、刷,关键是看用方式去刷而已。
我当时是做PU的原料贸易商,几家做电子产品皮套做得比较大品牌,都是我的客户。
不是因为我的价格便宜,相反,我们家的价格都要比别人家的高。像普通的PU、PVC,大部分都是十来块钱,我们的是24-32块一码。
一分钱,一分货。无论是耐黄变、曲挠、耐摩擦、耐寒,很多家的产品和我们的都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所以,即使价格贵了一倍,做品牌的客户一旦和我们合作,就是一以上,基本上都合作到我16彻底转型为止。
3C数码产品,都是红海中的红海。他们建立贸易壁垒的方式,除了研发高质量的产品,主要还是从图案、纹路设计上入手。
这波人设计好纹路、图案,都不是马上就开印,然后做货放在亚马逊上卖的,都是统一申请好外观专利才进行下一步。
小卖,没有能力自己养活一个设计团队,很多即使连请个专职的设计师,都不太可能,连美工都是外包的。这一波卖家的生存之道就是跟风,大部分都是直接把图案抄袭下来,再到1688上进货。原来做货成本是二十多的,把真皮或者PU皮料换成更便宜的PVC,塑料、包装也到处省一点,整个成本就省下来了。
基本上早上我就去在档口收货,下去就到各个客户那里去转转,随便催下货款。
熟悉了之后,就了解了他们堆壁垒的套路了。
一开始,都随便小卖去上自己团队设计的产品,不警告,也不投诉。等有销量了,进FBA了,各个跟卖都给自己刷了了一波又一波的review,就准备开始收网了。
还记得去搞到整个江湖都是血雨腥风的指尖猴子吗?操作的方法都是如出一辙。
当时我在朋友圈里面发出了警告,在那个的25号之前,无论你做这个产品挣还是亏,必须要下架了,否则会死得很惨。
你们可能不是很清楚当时的指尖猴子有多火爆,十几个链接,一个链接至少有400多个跟卖。一个朋友连夜跟卖了其中的一个链接,一夜之间出货超过了 个。
应该没几个人听我的,否则记就不会是一片哀嚎了。
利益面前,贪心总会战胜理智,谁都不会相信自己是最后接棒的那一个。
做跨境电商亏死了是真的吗为什么会亏钱
创业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途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阻碍,会遇到很多的挫折。问题在于你如何去解决它,是否能跨过阻碍找到出口。那做跨境电商亏死了是真的吗?
并不全是
跨境电商为什么会亏钱?
影响跨境电商赔钱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成本优势和商品特性。跨境电商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成本比较低的产品,因此它的产品成本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例如,国外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最懂得享受生活,认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享受,所以我们会把很多钱花在购买外国商品上,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成本优势。
而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大部分是标有出口转内销的价格,由于国外的销售价格比国内便宜很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就可能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又可能导致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比国外低。
所以,成本优势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它帮助中国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相对的,是受到很多条件制约的。
而跨境电商由于不受管制,贸易壁垒已经不存在,同时面对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其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今天主要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三个影响跨境电商赔钱的因素。第一,跨境电商面临的竞争环境。跨境电商具有明显的低价竞争优势,而在低价竞争的背后是更激烈的竞争。在低价竞争面前,中国的跨境电商难以挑战欧美的国际品牌,并且在低价竞争中败下阵来,赔钱也是在所难免。
第二个因素是政治因素。由于各国的文化、宗教、法律制度不同,各国对跨境电商的态度也不同。各国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也不同,对跨境电商征税会打击电商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
第三个因素是运营因素。如果跨境电商没有实现运营目标,就算是投入再多、流量再大,也不能盈利。现在大部分的跨境电商都是先亏损后盈利,也就是说跨境电商的运营过程中只有付出了成本却没有收获,这样就无法实现盈利。
总的来说,做跨境电商亏死了并不都是真的。也有很多商家做跨境电商赚了很多钱的。亏钱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介绍在文章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