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Web2app的投放问题,正好又有了一周多的数据,可以给大家做新一轮同步。重点结论:1,投放学习过程,投Web2app比正常投放GP要慢,主要是要重新积累pixel转化数据,并且每个渠道都要单独积累数据,相比App各渠道自归因收集整个App转化数据,网页的模式真的太慢了。2,量级,一定比不过跑GP,毕竟要么多了一个页面,要么走APK下载,整体转化一定会下降。但是目前还没到天花
这个问题源自上周分享会上的一个提问,大概需要讨论的点:如果产品投放的事件都是统一个标准事件,是否会让系统学习到同样的人群。举例:假设我们好几个小贷的打点都用的add to cart 当做申贷,Purchase当做放贷,是否能让Facebook学到同一拨人群。这里其实涉及到facebook给用户人群打标签的逻辑,但是我估计不会找到有文档佐证,只能猜测。我估计大致的逻辑:1,FB 会根据用户的一些基本
前面有朋友的facebook账户由于不小心BM内出现了个人账户被盗(可能是自己的账户丢了账户密码的,还有可能存在自己当初买的账户没处理掉当初的两步验证),之后被盗的个人户进到了BM,直接在现有的账户中创建了一些电商的广告,损失不少钱。所以其实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按照下面思路,设计一下防盗刷的功能。核心思路:停用一段时间的账户,再次创建或者打开广告系列,直接自动关闭。考虑是一般每天在用的账户,大家都会
Google的棋牌难跑这个现象并不是绝对的难跑,这个和产品本身有一些关联,大致分成两种情况:1,做AB面的棋牌游戏,A面可能是个休闲游戏或者是一个三消之类,这类产品的Google跑起来都比较难。2,直接就是类似Slots的棋牌玩法包装的产品,这类产品相对好一点,但是他的难跑是另一种难。先说 1 的情况为啥难跑: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大家的商店AB面,在投放的时候属于“挂羊头买狗肉”,Google本身前
下午的时候部门小伙伴和我讨论起如何才能想办法把现有产品更方便的扩大投放人群,讨论到了自定义事件和标准事件。涉及到的几个问题:1,如果把同一个行为回传给不同的标准事件,有没有可能帮助广告覆盖到不同的人群,扩大流量?2,自定义事件投放和标准事件投放,到底哪个更有利于学习。先说我的理解:1,同一个行为,回传不同的标准事件同时做投放,短期看有可能能有帮助,尤其是初期的产品,但是放长远来看没啥用。2,投放自
前两天有个朋友和我说最近自己买量的展示转化率就掉了很多,成本也上升了不少,但是自己看了下榜单情况,没发现竞品有太大变化,同时分析了自己的广告素材和campaign,整体基本没太多变化,单纯就是转化率下降成本上升,导致自己买量怂了,整体量级下降。一开始也没想到原因,但是后来一起分析发现他们最近刚好打开了一些小渠道,并且跑的还挺大,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段开始跑的FB,GG,TT都在同时掉量。分析:为什么打
前几天有朋友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跑的UAC搜索部分(安卓GP)的流量成本上升了。所以和朋友一起分析,提到了一些可能的点1,改了商店页,跑的好的词(尤其是app名字和品牌词,也有一些行业词 )掉了,广告需要重新学;2,竞品取了接近的名字,抢走核心词,或者他出更高价格抢走了品牌词+行业词;3. 广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降低出价和改动了文案;核心的点:便宜的量被抢走,剩下的词贵,没有便宜词稀释贵
刚好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有两位朋友给我提了相同的问题,广告系统里面 出价和预算 是否对用户客群质量存在影像,大致把我的理解给汇总一下。先说出价:对于Facebook平台里面,每一个用户对应不同的产品类别都是有一个价值,这个价值并不是取决于用户有多少钱,而是取决于这个用户对要投放的项目是否有价值,比如我要去推广一个小贷项目,那么一个亿万富豪对我来说这个用户是没价值的,但是一个路边小贩很可能非常有价值。
最近接触到一些新的项目去一些成熟市场推广的需求,遇到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前期的风控模型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放贷试错成本”,一方面测试验证风控模型的环节里面每一次出数据至少7天或者14天整体耗费时间比较多,没准需要2轮以上才能看的出来问题,时间成本比较大,另一方面也是试错本身成本就比较高,逾期高坏账高本金就丢了。其实新产品初期的投放上其实是可以有一些办法来优化,或者缩短这个测试周期,以及尽可能降低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小贷打点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想法不对,在产品后期会导致产品投放数据出现优化学习困难,所以考虑下还是可以重新优化一下打点逻辑(仅用于广告优化的打点,产品本身漏斗分析打点另算):1,要打哪些点?基础的点:注册,申请贷款,授信,放贷,还贷,坏账。进阶的一些点:授信top20,top30,top50,top70, 这里根据自己习惯去考虑就好,把授信好的用户分出来,用于后续产品的分档投放。如果
原以为这类问题可能不会有太多人问,但是发现确实还有一些朋友对于人群选择存在一些疑惑,所以大致按照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在投放的时候应该如何考虑要不要圈定人群或者通投。我的主要考虑因素有三个:1,产品类型,是否为符合广泛人群需求的产品,比如社交方向,聊天软件算广泛人群需求的产品,1V1聊天是精准人群需求,杂货铺电商算是广泛人群需求,只卖情趣产品的算精准人群需求,移动支付产品是广泛人群需求,放高利贷是精准人
大家买个东西都还会刷下前面买过的人的评论,早年淘宝假货猖獗的时候不看评论根本不敢买,现在的拼多多也差不多,不是官方店的东西都得先刷刷评论。所以下载APP也差不多的感觉,遇到不太熟悉的产品,又不是大厂出品之类,首先想法是看看评论。影响:必然是分高+评价看起来比较正面的下载转化高买量单价低,底下一片骂声必然影响用户下载意愿,导量过来一看得分1.5,评价说是大骗子,基本就不用太多考虑转化率,成本也得飞起
关注公众号,经常更新投放经验教训,公众号回复 “ 微信群 ” 一起加群讨论投放技巧,目前9个500人的优化师交流微信群+多个 垂直 行业交流群。 大家手里肯定有一些老产品,尤其是安卓,在跑Google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老的campaign跑的还不错,但是到了瓶颈,想再提高量级非常困难,但是跑新的campaign基本都跑不出来,折腾半天学不出来成本还不低。而且这个现象在越靠后的event投放上越明显
去年的3-4月份的时候,其实包含从21年年底开始到22年4-5月份的时候整个半年时间里面,投FB的人几乎都被社群违规的问题疯狂折磨,几乎所有人都有个人号被封,Page被封(当然有跑重度游戏或者一些其他安全类产品的同学也许幸免)。 原本去年下半年问题已经解
关注公众号,经常更新投放经验教训,公众号回复 “ 微信群 ” 一起加群讨论投放技巧,目前9个500人的优化师交流微信群+多个 垂直 行业交流群。 这几天跑了一个项目,用了前面同类产品的相似人群做种子投放,发现踩了一个坑,大家注意避坑。 Facebook在adset设定里面有一个选项 ”赋能型自定义受众 “,其实就是自动扩展人群,通常这个功能是大家在投放的时候让adset去自己扩展人群学习,不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