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一个上海来的朋友聊到深夜,他到深圳是参加一个培训,因为时间长没见所以在培训结束后我们约在一个饮品店聊聊这几年各自的问题,除了抱怨品类市场环境越来越差之外,对于选品的问题也有比较深入的交流。 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多数人在开发产品时比较容易忽略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数据,最简单的两个就是亚马逊的流量成本和我们目标产品的回款率,大家总是简单的看下产品的利润率和销量就认为说这个产品可以操作,今天我
有一个同行朋友(是那种同品类的朋友)时不时的会跟我打电话分享一下一段时间内的心得,这两年我们一直保持着几个月时间打一次电话的节奏,没有客套话更没有相互吹捧,几乎每次我们的话题都是现在的平台生意越来越卷了。 内卷的原因除了这个品类的中国卖家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怎么卖货,所以都集中精力在刷单,测评,广告和促销上,更有甚者为了突破内卷选择攻击其他同行,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天看到亚马逊打击违规
这两天因为不少朋友上车了我们的知识星球,开始我就先说清楚一点,我能做的是让你有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但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做成事的还是自己对于知识的串联能力,举个例子:我在知识星球的开篇分享了一个还算小众的产品需求,给了几个目前来说竞争不算很大并且还有利润的单品案例,对于已经报名的人来说,获取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差异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就像多数人会因为别人的推荐去买一本书,但是大多数
昨天的文章发布之后,有不少朋友给我发信息询问我找到的是什么产品,因为在大家看来当下还能找到一个比较适合入门的产品和品类已经非常难了,其实不然,我们在研究选品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要么从自己熟悉的产品入手,要么从市场上热销的产品入手。 这样的选品逻辑在早期还是有效的,但是平台产品慢慢丰富之后会发现其实大多数人熟悉的产品都惊人的相似,有些产品之所以称之为蓝海,就是因为多数群体对这类产品不熟悉,进入
钉钉群里有不少朋友反映说现在选品变的越来越难,想要找到一个既能赚钱又可以长期去做的生意搞的头都快秃了也没思路,为了求证这一说法,我在一周前就重新开始体验了一把选品经理的工作,来跟大家聊聊我的思路。 首先要说的是,我之所以说重新体验选品的工作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瞄定的是一个固定的用户群,后边的产品开发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用户群体去做的延伸,在我看来,任何一门长期的生意,到后边其实是不谈选品的,至少不是简
前两天搞了一个临时活动,有几十个朋友报名看了我们的几期案例分享,结果有朋友提出说其他卖家都是从站内运营再往站外延伸,为什么我每次讲都是先从站外往站内推,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推广逻辑? 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先说大家通常推一款产品的基本流程,确定了做什么产品并且完成了产品的文案,图片,上架之后,通常的做法是找人测评(补单),然后广告,促销,而后是站外群组的促销,直到这些动作都完成了之后,产品表现不是很好的
几乎每天都有卖家加我微信然后问我新卖家应该如何选品,而我的态度也是一贯的,如果还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的话尽量不要轻易踏进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很多时候,如果你自己都没规划好绝大多数的方向和工作的话,别人给你的建议未必能够帮到你,反而有可能会害你误入歧途。 例如文章标题里我提到的这个问题,一个新卖家应该关注销量还是利润,这个话题其实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 小卖家的唯一出路 里是有提及的,很多人觉
昨天我看到有朋友在钉钉群里提问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如何推广,我们都知道越是专业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的消费群体都是非常有限的,这种有限转化到消费端就比较容易形成一个现象:客户不会局限于一个平台选择和购买这类商品。 举个例子,我在上期的产品案例中有提到一个工业品(焊机),以往这类商品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一个推广难题,因为大家无法那么详细的描述产品背后的使用者,最重要的是,这类比较垂直且高价值的商品,用户在
作为一个常年从事销售的人来说,日常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把货给卖出去,渐渐的我们就是开始了内容营销,关联营销,活动营销,榜单营销,广告营销,品牌营销和网红营销,在慢慢对这些名词越来越熟悉的同时,有不少人开始迷失最有效的方式到底是哪个。 这个配图是前两天我看另外一篇文章时偶然看到的,我想它能够很好的诠释我们不管是做运营还是搞营销的最终目的,那就是找到真实的客群,然后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存
昨天用了两个小时终于如约完成了对各位中奖朋友的承诺,从头到尾的分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案例,最后有位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让我觉得有必要再单独拿出来说一下:没有特定用户的产品应该在亚马逊上进行销售。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个人从事这个行业这么长时间,这几年的亚马逊整体环境应该是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最常见的就是很多不是这个行业的人都在问做亚马逊还赚钱吗,但是很多这个行业的人却都是要么觉得做不下去,要么不知道怎
上周工厂朋友让我帮忙调研下他们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入局办法,到工厂参观产品的时候完全就是懵逼的状态,因为跟我们以往做的产品完全不同,如果想要彻底给研究透只能像一个新生儿一样一步一步来学习,于是在简单了解了他们的产品和情况之后回到办公室就开始了一通恶补。 对于一个完全模式的产品线研究我的经验就是先去看看市场的品类划分,所以我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先把每个平台相关分类的细分节点全部给整理出来,这对于一个初学者
为了准备20号晚上的小范围公开课,今天起了个大早,六点不到就坐在电脑前来梳理资料了,已经中奖还没有加群的及时沟通,毕竟利用业余时间辛辛苦苦的折腾了几天,自我感觉质量还算是扎实的。 最近听到一句话让我深以为然:好的销售结果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力+渠道力+传播力 。作为一个电商从业人员的我,其实踩过无数的坑,要么产品不行,要么选择的平台不行,好不容易走对了两条,最后发现自己挖掘流量的能力又比较差
昨天原本是应朋友之邀想着说再加一期产品案例的分享,因为照顾不到那么多的人所以采用了抽奖的方式,万万没想到原本以为怎么着也得到20号才结束的抽奖半天不到的时间就结束了,后边不少朋友给我发信息说错过了抽奖,对此我也有点无奈,已经参与抽奖并且中奖的朋友请跟我联系,免得错过了案例分享的时间。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做自己看的懂的产品,结果上周去一个工厂朋友那儿参观,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以至于整个周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贯的选品原则,那就是永远不碰过热的产品,虽然有一定几率赚波快钱,但是作为一个只能承担成功时的喜悦却无法承受失败的风险的人,选品一定是极为审慎的。 在我看来想要在一个市场发现机会,首先要对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有非常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觅得机会,而研究一个人,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还有就是工作和爱好一类的,举个例子,美国因为大多数的地方居住比较
这两天陆陆续续的有近两百个朋友添加微信,里边不乏一些做的已经比较好的朋友,但更多的还是初创者和工厂想要转型做电商的朋友,有几个朋友提出说做跨境电商比较难,员工总是感觉不太给力,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也算是在这上边栽过跟头又慢慢爬起来的人,所以想着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始终觉得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出在了管理者的身上,换句话说,公司出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出在了老板身上,最典型的一